紅刺蔥[食茱萸]煮魚湯去醺味超好用主治跌打損傷、風濕、 感冒,心腹冷痛


食茱萸(學名:Zanthoxylum ailanthoides),
別名紅刺楤、紅刺蔥、大葉刺蔥、仁刺蔥、
刺江某、越椒、毛越椒、鳥不踏等,
中國植物誌則稱以椿葉花椒。
它分為紅刺蔥與白刺蔥,是原住民的保健美食, 是漢方的「食茱萸」
食茱萸為芸香科落葉喬木,具有特殊香味。
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,老幹也長滿了瘤狀尖刺,
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,因此有「鳥不踏」之稱。
葉片為羽狀複葉互生,長30-80厘米,小葉片為披針形,
長6-12厘米,邊緣有鋸齒,小葉密布透明油腺,
有芳香味,幼葉常呈紅色,故名紅刺楤。
很多鳳蝶幼蟲也喜愛吃食茱萸的葉子,
為誘蝶植物。食茱萸春季開花,圓錐花序,花小,黃白色。
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,開花時常吸引許多蝴蝶、蜂類、
甲蟲等昆蟲來前來吸食花蜜,形成「蝴蝶樹」的奇特景觀。
果實於秋季成熟,為蓇葖果,球形,直徑0.5-0.6厘米。
食茱萸是能發出香辛氣味的重要調味品。
食茱萸古來與花椒、薑並列為「三香」。
以四川食物為例,歷史上有以下
用法:或者將食茱萸果實煎熬成膏狀,
作牛羊豬肉菜的配料,

以除去腥膻味’到明代中葉時,

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食茱萸「味辛而苦,土人八月采,
搗濾取汁,入石灰攪成,名曰艾油,亦曰辣米油。
味辛辣,入食物中用」。明末清初引進了辣椒,
古典川菜中的食茱萸就讓位於辣椒了。
另類調味
煮魚湯加刺蔥去醺味也很棒喔~~
果實作藥用,有溫中、燥濕、殺蟲、止痛的功效
它分為紅刺蔥與白刺蔥,是原住民的保健美食, 是漢方的「食茱萸」,可以祛傷解鬱、治風寒,植莖上有刺。
除了作為香料之外,

古人認為它還有辟邪的功用。食茱萸全皆有利用價值,

葉片可作蔬菜、莖、根、樹皮、種子可作藥用或釀酒
,經濟價值高,其對人體之效用,可發揮極大之效益。
藥用療效:可溫中、燥濕、殺虫、
止痛藥;主治跌打損傷、風濕、
感冒,心腹冷痛,寒飲、煎服。
祛傷 解鬱有抗癌、降血壓的療效
阿美族傳統拿嫩葉煮魚湯、雞湯,
1.20度米酒600cc裝32瓶
2.晒乾並裁成10公分長大小的刺蔥莖、根1200公克
3.大顆粒的枸杞150公克
4.42瓶份量的酒果瓶一大罐
5.米酒、刺蔥莖根、枸杞的比例為1瓶、40公克、5公克
二.作法:
1.將2.3.材料放入4.內
2.加入1.所有米酒
3.將浮在酒面上材料壓入酒內2-3次後封蓋
4.浸泡一小後,莖根成份會慢慢釋放出來,酒逐漸變為淡黃色
5.浸泡二個月後,便可將酒過濾〈紗布〉裝瓶飲用
6.每天晚上睡前喝100-150cc
飲用時請卓量


以上資料取自網路